人才对城市经济发展,人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人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人才引进进入事业单位的人才们,有多少人后悔了?
这个很难说清楚,在00年前,南方(长三角、珠三角、海南岛等)大力引进人才,因此北方的大量的优秀人才向南方移民,出现了″孔雀东南飞"的人才流向。经过10多年的深耕与发展,这些人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,也为当地做了很大的贡献。
现在中西部地区很多县市(地级市)也开始了人才引进,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落后,发展平台欠缺,引进人才只是充充门面,并没有多大实质性的重用,因此许多引进来的人才要么容易产生水土不适,感觉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条件,要么自我伤感,觉得良禽择枯木而栖,荒废了自已。
总之人才引进发展的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。
无所谓后不后悔任何工作都不会十全十美,本人就是事业人才引进的,之前工作过十几个单位。
第一,先在大城市深圳,上海工作四五年,都是大公司,吃大锅饭,跟读书时代区别不大,没什么压力,工资一般。
第二,离开大城市,考入乡镇农村义务教师,干了四年,没什么意思,对象也找不到,正好考上省检察院,离开了农村学校。
第三,在省检察院干了2年,感觉也没什么出路,省来得晚,房价暴涨,没什么根基不好混。
第四,最后决定引进人才,面试了几家单位,被某局录取,就回老家成为人才了。
第五,在人才引进单位,混了半年就结婚了,毕竟顶着人才标签,就是研究生,在县里好找对象。
第六,工作离家近,刮风下雨不用什么担心,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有,过得很安逸,再就是年纪大了,不想大城市耗费做无所谓的牺牲了。
第七,本人曾经学生时代是县里的数理化顶尖学生,现在在县里工作主要是写材料,制作表格,偏废了专业特长。
根据每个人追求不同,会有不同的答案。一方面,如果你正值青壮年,属于创业创新、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素养人才,进入事业单位大多感觉用武之地不太大,若进入企业等领域,发展好了经济收入会比事业单位高太多,有时是天壤之别。本人是个例子,学的工科,不少同学从事专业技术三十来岁承包工厂当高管或工程师,收入要比本人到机关事业单位高太多了,毕业回母校时人家都给母校捐款走红毯,风光十足,但他们平时的压力也大,这类人才若不进事业单位也罢。另一方面,如果年龄偏大(有的事业单位人才引入年龄放宽至40岁)并且生活上求安稳,进入事业单位是不错的选择,通过评聘中高级职称,工资甚至比同龄公务员高,退休待遇不错。
头条首答。
不存在后不后悔,只有适不适合吧。
本人在2020年通过人才引进进入现在单位,报到的时候已经是34岁“高龄”。经过近10年的上市企业、私企工作、创业、待业等等经历,兜兜转转还是进入体制内,感觉比较庆幸,再晚一年这辈子就没有这个机会啦。总结一下体制内优劣势吧。
优势:1.稳定,一方面指工作内容,一方面人际关系简单。2.社会地位高,办点事确实有那么一点用,出门打招呼似乎头上有点光环。3.家庭较和谐,长辈爱人都挺欣慰。
劣势:1.收入一般,目前管理岗9级,到手4800,公积金1300,未休假补贴加取暖费4000左右,年底13薪,其余无。其他的承诺的研究生8级待遇迟迟未兑现,也能理解,地方财政压力确实大。2.晋升慢,从科员到副科区里硬性条件是3年,但到期后提不提就是玄学了。
这几年主要负责地区招商引资工作,努了很多力,但大环境确实差,为啥引不进金凤凰,区里领导估计比我还头疼。单位领导给了个科室负责人的名号,带了几个刚毕业的小年轻,虽然挂了个负责人的名,但角色基本就是帮领导顶枪眼,出了啥事领导就问责你,带不好底下人也是你的问题。领一样的工资操好几份心,这估计就是新时代的“大饼”吧,不过年纪大,有那么一丢丢职场经验,当锻炼自己了。
回到问题本身,后悔该怎么理解,是后悔待遇低?还是工作内容陈腐?或领导打压?或悔不该早几年进?我想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,跟刷到这个问题的人一样,我想刚开始也只是通过每个回答中找到适合自己当前的“最优解”,而不是唯一的“解”。
就我本身的经历和年龄来说,不后悔,也没资本后悔啦,甚至有时候还有那么一丝丝回头是岸的感觉。近一年也刷了很多因为口罩问题失业,还不起房贷车贷网贷的人和事,现在的想法很简单,把事情做好,人际关系和谐,不强求提拔晋升,有余力做点不违规的副业。
就这样,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那条路,然后坚定地走下去,不回头。。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人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